宝宝不吃饭是令父母最头疼的问题之一,怎样才能让孩子吃饭呢?这是很多父母都想知道的答案。10月21日,来自金雅福招商中心市场部的朱志平分享了主题为“育儿与自我反思”的演讲,或许从他的分享中就有你想要的答案。
演讲中,朱志平列举了带孩子时面临的常见问题,分享自己育儿的心德,并与听众进行互动交流。
“吃饭”是孩子的常见问题这一,吃饭难到底难在哪里呢?难在吃得太慢,或挑食。面对这个问题,不同的角色所采用的方法是不一样的: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是采用喂食的方式,甚至追着喂;妈妈们则采用哄骗利诱的方式,比如吃完饭带你去玩啦,给你买玩具啦,或买零食等等;而爸爸们则采用威逼、恐吓甚至惩罚的方式,你不吃饭,我就打你。这样的方式真的好吗?“喂食的直接结果就是每餐必喂;利诱哄骗或许能解决一次,但二次三次后呢仍需另谋他法,且长期利诱,可能会导致小孩讨价还价、骗食,甚至更糟糕;而恐吓惩罚是可以建立权威,立竿见影,不过必然会导致小孩要么性格懦弱,要么超级叛逆:这些都不是父母所希望的。”朱志平说。
朱志平分享主题演讲
那么到底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让孩子吃饭是比较可取的呢?朱志平给出了自己的建议:
1.弄清原因,针对性地解决问题。比如控制零食,两餐间隔加长,减少每餐饭菜量,增加户外运动量,饭后睡前不加餐。对此已当上妈妈的听众表示同意,说有时候孩子是零食吃太多了,或吃饭间隔相差太近,孩子根本不饿,所以也就不吃了,找出原因针对性地对待确实挺可取的。
2.改变饭菜样式、味道、外形、餐具,或进行比赛。孩子吃得多吃得快就积极鼓励夸奖,比如奖励一朵小红花等。朱志平举了妻子的例子,说自从有了孩子后,他的妻子变得比他还有耐心,为了让孩子吃饭,专门花时间去买模具,学会烤面包、做蛋糕,制作出各种形状的美食,如海豚、小狗、金鱼等。
3.全家人定时吃饭,吃饭时注意力不要放在小孩身上,各自快吃不语,不看电视,吃完收碗不等待。如果吃饭时全家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小孩身上,会让小孩有紧迫感,影响食欲;边吃饭边说话或边看电视,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,也会影响到他(她)的饭量;吃完饭迟迟不收碗,孩子容易拉长吃饭时间。
演讲现场
除去吃饭,打架也是孩子的常见问题之一,或是打人,或是被人打。可能有的长辈会觉得只要打赢就好,至于谁对谁错不重要。而有的父母则不许自己的小孩打架,打架不乖。可是如果孩子怯弱,常被人欺负怎么办?对此,朱志平以自己的儿子为例进行分享,他说他的儿子太乖了,经常被人欺负,对此他开始时很是头疼,后来对儿子说别人打你你就打他。现在想想当时的做法可能并不是很好。当孩子出现冲撞时,也许还是先把自己的孩子拦下来教育会比较好,作为父母最好不要卷入孩子的争斗中,如果加入孩子这一边,双方家长吵起来,事情将会闹得很糟糕。
接着,朱志平分享了一个自己感触颇深的故事“宁宁准备入园”。宁宁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了,在上幼儿园前,妈妈带她到幼儿园走了一圈,提前体验。当宁宁看到墙上的画时说:“谁画了这么难看的画?”妈妈说:“把这些漂亮的画说成难看是很不友好的。”可宁宁似乎不以为然。老师却说:“在这儿,你没有必要一定要画漂亮的画,如果你喜欢,只要你愿意,你也可以画很丑很丑的画呀。”宁宁这才露出笑容。因为老师的话免去了她的担忧,她刚才说别人的画难看,是因为担心自己画不好,被老师责罚,妈妈的话显然没有说出她真正担心的,而老师的话让她明白即使自己画画画得不好,老师也不会因此讨厌她的。
随后,朱志平又通过一组漫画说明小孩子虽然天真无邪,但有时候他们说的话,背后是有其原因的,如果父母能看到背后他们想要表达的东西,就像幼儿园的老师从宁宁的话中看到其担忧一样,那么带小孩就容易多了,如果像宁宁妈那样,不理解孩子到底想要表达的是什么,就会言不达意,孩子就容易出现哭闹现象。
最后,朱志平分享了自己的自我反思:“育儿的过程,应该是一次自我反思再成长的绝好机会!孩子犹如一面明镜,清晰地反射出父母身上的所有优缺点。所以遇到问题时,先不要着急着怪孩子,而是先反思一下,孩子的问题是否是自己身上的问题。”
演讲现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