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企业500强  |  中国民营企业500强  |  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  |  中国民营企业服务业100强  
您现在的位置 :  新闻中心 > 媒体报道   媒体报道  
《南方都市报》专访深青商常务副会长卓亚越:潮汕家族企业 留学即为接班
原文出自:《南方都市报》    发布日期:2014-07-16 19:04:18

潮汕家族企业 留学即为接班


在中国经济转型迷茫期,卓亚越被父亲第一时间送到加拿大学习现代商业和管理知识

 

日期: 07月16日 版次:SA42 版名: 深财道•财家族 稿源:南方都市报

 

《南方都市报》报道深青商常务副会长卓亚越


      卓佳集团总裁卓亚越一直记得父亲突然喊他去留学的那个下午。1996年,卓亚越读高一,在外玩耍的他突然被父亲叫回。“想不想出国?”“那好啊!”。半年后,卓亚越远赴加拿大,遵父命学习商科。


      “卓老”:靠基建在深圳发家


      回想起来,卓亚越觉得父亲很早就规划了他和弟弟们的接班道路,在中国正经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迷茫时期,父亲卓振波第一时间送儿子们去学习现代商业和管理知识。虽然经历很多磨合、很多探索,但父亲最终交给儿子们一个优秀企业。


      卓亚越的父亲卓振波是深圳市潮商会常务副会长,深圳市卓佳集团董事长,曾任深圳市政协委员,是深圳建筑业的元老级人物。卓老慈眉善目,头发花白,戴着眼镜与人攀谈、在为建筑专家讲述施工工艺时,颇像一位儒者。卓亚越也一直认为父亲是一位儒商。


      与深圳多数第一代企业家一样,卓振波出身草根。在上世纪80年代初,卓振波还是汕头乡下的一名赤脚医生,在妻子先后生下三个女儿、三个儿子后,赤脚医生这一职业再也不能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了。


      1984年,深圳“人傻、钱多、速来”的段子满天飞。在深圳的一位朋友介绍下,卓振波弃医从工来到深圳。


      卓振波来了就开始做工程建设、修路筑桥搞基础设施建设,后来就开始做包工头。干着干着,卓振波发现机会确实多,于是每年都会带很多家乡人过来,于是能承揽更多工程建设。


      在上世纪90年代初,卓振波已经在宝安小有名气了,后来成立了振波建设工程公司,是为卓佳集团前身。


      卓振波来得早,干得好,带动的人多,如今被尊称为“卓老”,在老家仍被称为“卓先生”,先生是对医生的尊称。他在深圳建筑工程领域极有影响力,连他当年的司机如今都是工程建设公司的老板了。现如今深圳有2000多家工程建设公司,多数都是像卓振波这样的潮汕人开的,深圳的工程建设也基本为潮汕企业所垄断。


      出国:为接班做准备 父子齐充电


      上世纪80年代末,卓振波承包了一个亏损的国有企业,后来改制后成为私营企业,在扭亏为盈的艰辛努力中,他觉得企业的百年基业、持续成长需要管理新知,于是儿子们被推上了留学道路,因为他知道现代企业管理要到国外去学。


      卓亚越和弟弟能出国读书,还得益于姐姐们给父亲的帮扶。她们先后进入家族企业承担财务、人事等工作,让卓振波能更从容地安排儿子们的接班道路,“可以放出去泡盐水了”。


      即便是在儿子们出国读书的那几年,卓振波也从不放松对儿子们接班计划的执行,卓亚越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读完书是要回国继承家族企业的。当官不自由,做老板自由,卓振波会对儿子这样说。


      “那时候我每年回来两次,回来就跟着开会,也没有任何职位,就是让我跟着他听、跟着学”,卓亚越回忆道,父亲除了让儿子学,自己也不断看书、报培训班、报课程充电,只要儿子们在国内,必然带着一起去。


      卓亚越现在还能感到父亲当时急切想让儿子们接班的心情。


       选择:取得加拿大国籍前回国


      卓振波确实急了,2003年卓亚越毕业考试结束第二天,他就打电话让儿子“立刻回来”,卓亚越却并不想急着回来,国外的留学生活尽管紧张、有压力,但生活却很有秩序、单纯恬静。那边华人和留学生日渐增多,却很难买到合身的衣服,因为当地的衣服都是给老外设计的,过于宽大。于是他和朋友合伙,开始从国内运衣服到加拿大卖,当时成本极低,利润非常可观,他们先后开起了连锁店,他自己下了课也会去店里,接触市场、接触客户,实践商科学到的理论体系。


      2003年回国时,他差一年就能取得加拿大国籍了。即便现在,这也是一个极大的诱惑。卓亚越觉得回去得太急了,但父亲坚持他学成立即归来。“你回来,中国现在机遇那么大,赚钱是第一位的,等你有了钱,哪里不能去?!”卓亚越被父亲这番话说服,一周后就回国了。


      探索:去重庆折腾2年后回到父亲身边


      接班的路没有一帆风顺,卓亚越遭遇了家族企业传承中一个普遍的问题———父子观念的冲突。卓亚越选择前往他处探索,欲自己打拼出一片天地。


      从加拿大回来,卓亚越就当家族企业老总了,主要是跟着父亲看地、找项目。卓亚越觉得父亲安排得太急促了,他既没有其它企业的打工经历,也没有基层成长的锻炼经历,对于他的成长和成熟不利,在做企业管理时也有一种缺失。


      这位二十五六岁,刚刚学成归国的海归精英,满脑子宏图大志和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,在想展开拳脚时,遇到了中外经营哲学和营商环境的墙壁。父子之间有冲突、有争执,卓亚越说他刚回来看不惯国内很多东西。


      卓亚越当时想远离父亲,经过一番考察,带了四五个人去了重庆,搞“西部大开发”。由于在重庆一点社会资源没有,仅凭年轻气盛、满腹经纶,做事非常困难。


      2年后,父亲再次喊他回深圳,他便处理了重庆的项目,回到了父亲身边。在这样折腾一圈后,卓亚越觉得自己心定下来了。九年后的2012年,作为长子,卓亚越接了卓佳集团总裁的位置,开始了传承家族使命的新征程。


      布局:三兄弟各自分管一块业务


      通过家庭会议,卓振波完成了对几个儿子接班的部署安排,避免了不少家族企业发展壮大后会普遍滋生的内部矛盾。卓亚越的二弟被安排接手建筑工程公司,卓亚越负责集团整体运营和房地产业务,而他三弟则主管金融方面业务。兄弟三人负责各自的业务后,仍要每周多次向董事长父亲汇报工作,严格执行现代企业制度的公司治理机制:重大决策必须按章程和议事规则,取得董事会研讨通过。


      卓亚越作为集团总裁,已经享有主导权,但卓亚越仍会经常向父亲请示,而卓振波通常首先会问同一个问题:“你弟弟们同意了吗?”只要三兄弟取得共识的决定,卓振波基本不会阻拦。


      卓亚越这几年一直在思考企业的转型方向,他现在非常希望打造一个三兄弟都抱团参与的标志性项目,这个项目将帮助公司摆脱工程公司的形象,融合兄弟情感、智慧、能量,同时还能成为企业重新创业的载体。


      卓亚越希望这个项目能成为一个“出机制、出团队、出品牌、出效益、出渠道”的“五出”平台。

 


      对话


      回国接班 继承传统


      南都记者:很多家族企业一旦有好几个接班人,就会面临分家的问题,你们有类似问题吗?


      卓亚越:我这两年一直在推动、说服他们要一起来谋划整个集团的转型发展,现在他们都很支持。我们三兄弟每周要碰两次头,要互相知道对方的情况。


      南都记者:你觉得你们这个企业与很多其它家族企业相比,最大的不同在哪里?


      卓亚越:我觉得最大不同是我们的兄弟之情比较强,家族非常和谐。我认为这个得益于我父母的家教和安排,我母亲是一个非常虔诚的佛教徒,对我们都会有很多潜移默化的影响。


      南都记者:你从国外回来有一种回归传统的趋势,而不是革新打破传统,在家族企业和文化的传承上,你怎么看?


      卓亚越:我们潮汕企业和家庭确实很注重传统,我回来久了,会慢慢觉得这些传统其实有它的道理,有些也是一些极好的东西。


(记者:汪小汉 摄影:王子荣)

 


      媒体报道链接:

《南方都市报》:epaper.nandu.com/epaper/H/html/2014-07/16/content_3279336.htm